欢迎来到新乡市体育局,今天是:

党纪学习教育

喜迎二十大•走进新乡师德先进群体 理想信念:师德闪耀的光源

[ 时间:2022-08-16 点击:4565 ]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乡牧野大地先后涌现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其中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名、河南省师德标兵2名、河南最美教师11名。他们中有山村教师、特岗教师、援疆教师、抗疫先锋、职教专家、高校科研工作者,代表性强,影响面广,形成了新乡特有的“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现象。

学习宣传新乡师德先进群体事迹,在广大教师中掀起向先进学习、争做“四有老师”、争做合格党员的热潮,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把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新乡师德先进典型——茹振钢”。

我的理想信念,就是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影响学生。

——首届河南最美教师、河南科技学院教师茹振钢

走近茹振钢,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人。从他身上,既能感受到一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坚定执着的大家风范,又能感受到一个风趣幽默、儒雅谦和、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现代教师形象。

40年来,他忘我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培育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增产效益300多亿元,为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和赞誉,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河南省最美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茹振钢在认真完成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惜时如金,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从教40年来,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他从未放松科学研究,科研硕果累累。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百农4199等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4亿多亩,创直接增产效益300多亿元。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30年来河南省高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茹振钢说:“育种工作是枯燥的、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机械式反复,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直至大面积示范推广,需要经过十年如一日的磨砺。”

他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1986年5月的一天,在周口地区考察小麦生产,商水县的一位农民高兴地对他说,“你看看俺家的麦子,长得多好呀,穗子又多又大,今年要大丰收啦!”谁知,晚上突如其来一场暴风骤雨,一片片麦田,就像被石磙碾过的一样,平铺在地。麦子一倒伏,就会严重减产,农民8个月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第二天,当茹振钢再看到老农时,老农满脸忧愁,唉声叹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茹振钢的心也随之难受到了极点!

那时他就立志一定要育成让农民群众种得安心、收得放心,稳产、高产的好品种!
于是,他从生产中找问题、立课题,冒酷暑,战严寒,不分春夏秋冬,走遍了黄淮各类麦田,制定出了“早播不受冻,迟播不晚熟,咋种都不倒,高产还稳产”的育种目标。


小麦品种只有耐得住极端天气,才能经得起生产考验。数九寒冬,他在大田里观察小麦受冻的过程,疾风暴雨中观察小麦的抗倒伏性能,烈日暴晒下评选小麦的耐高温特性。就这样,历经8年的艰苦攻关,他育出了自以为很得意的好品种——百农矮丰66。
然而,就要在全省快速推广的时候,却遭遇了持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早播的被淹死了,晚播的被冻死了,多少年的拼搏努力,多少年的心血和汗水,多少年的热切期盼,全都化作了泡影!

他就像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骆驼一样,崩溃了,病倒了,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盖上三条棉被还觉得浑身发冷。他想着农民朋友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小麦新品种,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了!

关键时刻,“让老百姓吃饱饭的梦想”又激励着他,支撑着他,让他鼓起勇气,重新再来。烧还未退,他就泡在试验田仔细地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矮丰66的问题所在。原来它虽然地上长得很健壮像小竹竿一样,但地下根系扎的不深啊,特别缺乏水平根系!
为了探索小麦生长规律,创建了能抗10级大风的试验风洞来检验小麦抗倒伏能力,建造了国内首座小麦地下根系走廊,能直观鉴定小麦的根系生长。
就这样,历经一次次的试验攻关。终于在2003年,一个高产稳产,好种好管,能抗8级大风,能耐零下16度低温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终于育成了!


这个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推广面积就直线上升,一跃成为黄淮小麦第一大品种,被誉为 “黄淮第一麦”。截止到2019年底,累计种植3亿多亩,增产小麦300多亿斤,实现增产效益300多亿元。仅增产部分就能让河南人民吃两年。好欣慰啊!他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脸,终于可以让老百姓放心的种,放心的收了。

在茹振钢身上,不仅体现着精深的学术造诣、灵活的教学风格、高超的科研智慧,而且彰显着勇于担当的品格和春风化雨的高尚师德。
三尺讲台上,茹振钢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充满激情。语言风趣、幽默,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愿意听,乐于听。他的研究生如是评价:“茹老师讲课的魅力在于深入浅出,能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比喻表达出来。”他的本科生说:“茹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听茹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能不自觉地被茹老师的激情所吸引。”
茹振钢喜欢用一种崭新视角看待师生关系。在他看来,当代的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很有活力,老师在许多方面不如学生。所以,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不要以“师长”自居,而应学会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多谈心、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成就欲,不要挫伤他的积极性;要融入学生之中,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哭,与学生一起笑,引导他们在哭和笑中成长。“教师要做学生的精神支柱,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茹振钢说。

 “同学们,你们的眼界千万不能停留在河南或者国内这个小圈子里,一定要放眼世界,立志做一个世界级的育种家。”说道这里,茹振钢的声音变得激越起来,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空中,仰着头向远方看着,仿佛穿过教室看到了遥远的未来。“你们想一想,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育种家,登上世界科学巅峰,为人类做出贡献,多好啊!如果在我们百年之后,我们培育的种子仍然在为全人类提供粮食,那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说这些的时候,茹振钢脸上充满了庄严和神圣。


在学生心中,茹教授就像家长、父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在学业上一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他总是启发学生,搞科研要打开思路,“就像水滴到石头上,向不同的方向扩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允许学生狂想,不设禁区,作业是70%必须完成,留下30%自由发挥能量;他不拘一格培养人,激励学生树大志向成大才,想干大事,愿干大事,能干大事。生活上,他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看到博士生为配偶的工作犯愁,他尽力想办法帮助解决。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确实找到了一位发自内心喜欢、敬重的专业导师,来到了一个团结和谐的研究群体。在这样的环境激励下,这些学生无不学有所成。茹教授已经指导培养了一批批本科生、硕士生,很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茹振钢说:“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风采,教师的风采就是把课教好,把科研搞好,达到力所能及的极致水平。只有把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展示现代教师最大的风采”。自从走上教学岗位,茹振钢都始终以恩师黄光正教授为标杆,对教师这份职业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他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演绎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用学识、责任、激情和汗水彰显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内涵。

茹振钢教授从教40年来,始终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作为学校小麦育种的领军人物,他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教授“科学研究具有传承性,只有一代人接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把科学研究水平持续不断地提高到新的水平”、“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没有一批人,没有一个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不可能的”,他如是说。

他不仅对学生培养极其负责,也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始终认为青年教师是高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对高等教育关系重大,所以他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田间地头、实验室里时常有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指导学生的身影,他认真地观察各个小麦品种小麦的生长情况,仔细了解小麦品种的特点,随时随地给同行的研究生恰到好处地指点,在新进教师见面会上时常有他的悉心指导。


品行高尚,不图名利。40年来,茹振钢培育的小麦品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但他却从未考虑过个人的得失。每年几十次下乡指导生产,开展技术培训。从不为钱而来、为利而往,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尊敬与爱戴,是农民心中的“粮财神”。他曾将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和种子企业赠送给他的两辆汽车贡献给学校,为鼓励团队献身育种事业,他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己应得的部分奖金拿出来,用于整个团队的奖励;他还从学校给他的奖金中拿出13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学生……

在茹振钢看来,育种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培育骨干亲本比培育一个品种重要,培养一个人才比培育骨干亲本更重要。优秀的人才,才是我们种业最为重要的超级芯片。”现在,茹振钢的研究团队拥有涉及农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材料工程学等专业的创新人才42名,包括6名教授、18名博士,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研队伍。“现在这个团队,是一支有思想、有战斗力、有牺牲精神、有创造力的团队,是我们实现小麦育种突破的希望。”茹振钢自豪地说,“我们要牢牢掌握小麦话语权,把中国人的‘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

执着坚守梦成真。茹振钢率领他的团队,带着探索未知的坚定决心,继续醉心于小麦育种,一次次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一次次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用行动捍卫了一个高校教师应有的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



相关内容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