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市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体育局安排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高质量发展思想,推动“健康新乡”行动实施,优化城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提升体育在服务全民健康、实现争光出彩、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将新乡体育推向更高层次发展,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
一、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1.优化场地设施保障供给。督促县(市)推进“两场三馆”建设,优化完善城区“15分钟健身圈”,补齐健身场地设施短板,确保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努力完成“十四五”末新建改建体育公园4个和106块社会足球场建设目标任务,力争2025年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推动公园绿地增建体育健身场所,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进公园”活动,完善群众身边乒乓球健身设施建设,打造城区健身圈建设亮点;推进主城区公共健身设施第三方巡检维护服务,提高健身器材完好率和使用效率。
2.拓展科学健身服务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带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达到38%以上;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强化市体育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常态化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推进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实现常态化监测服务,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国民体质测试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打造一批群众身边的优秀体育健身组织,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交流大赛,积极培养科学健身达人,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服务活动每年6次以上;加强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省荣军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市中医院等体育教育、医疗机构合作,扎实推进体育医院建设,每月定期举办“科学健身健康生活”公益大讲堂,推广“运动促进健康”理念,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3.提升赛事活动供给水平。落实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年度全民健身主题活动,适时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行走大运河健步走活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九九重阳”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体育局群众性品牌赛事和十五届全运会社会组项目选拔赛;立足新乡实际,持续办好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群众喜爱和乐于参与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落实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活动要求,积极发展棒垒球、自行车、马拉松、汽车运动、水上运动等时尚项目赛事,鼓励举办攀岩、霹雳舞、轮滑、滑板、飞盘、山地越野滑雪等新兴项目赛事;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出台《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丰富乡村赛事供给,推进乡村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构建高质量青少年人才梯队,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4.强化省运会周期青训队伍。成立省十五运会备战工作领导小组,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组织、协调和服务各项目备战训练参赛工作,向省运动队输送8名以上优秀运动员,为省十五运会实现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新突破打下坚实基础;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新乡籍运动员服务保障工作。
5.夯实青少年后备人才阵地。探索多元化体校建设发展,按照《河南省加快推动县区体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创建第一批试点县区新型青少年体育训练阵地;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训练,引导更多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理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许可,促进规范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承接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
6.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做好新周期省市联办基地的创建工作;引导更多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参与学校体育,适时召开体教融合工作会议,配合教育部门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等相关活动,联合举办中小学体育系列比赛。
7.筑牢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防线。严格执行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加强运动员代表资格管理,持续强化青少年体育竞赛赛风赛纪管理,完善反兴奋剂工作机制,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绩观,营造风清气正、纯洁干净的体育环境。
三、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8.推进黄河滩区体旅融合布局。发挥我市沿黄滩区优越的林田水草等优势资源,引进举办有影响的体育赛事,促进体旅融合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黄河滩区体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以汽车营地、房车营地、马术等户外运动项目为主导的沿黄体旅融合产业带。
9.拓展旅游景区体育延展功能。依托我市优越山水生态资源,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产业带,发展攀岩、滑翔伞、水上、马拉松、登山等户外运动项目,推进低空经济、水上运动基地、自行车(马拉松)基地等体旅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拉动体旅消费。
10.推行政府补贴带动体育消费。加大体育健身优惠券宣传力度,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带动全民健身参与热情,激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
11.支持体育彩票开展公益宣传。开展体彩公益和全民健身宣传,支持体彩利用各地公共体育场地(馆)、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公益宣传,树牢体育彩票公益形象。
四、打造品牌赛事活动,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
1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传统赛事。推动南太行万仙山攀岩节、宝泉“崖上太行”徒步大会和龙舟赛、周末篮球赛等向品牌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策划发展我市城市霹雳舞、攀岩等新型体育项目,利用好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体育宣传矩阵,打造群众身边的品牌赛事和体育名星。
13.持续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期,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举办不少于12个项目的市级青少年系列赛事。
14.大力支持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扎实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活动,高标准承办2025年度女子超级联赛(新乡赛区)赛事,加强与文旅、商务等部门协作,配合打造休闲、购物、观赛消费新兴产业链。
五、持续提升规范化管理能力,抓好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15.提升系统治理能力水平。积极推进体育部门由“办体育”到“管体育”的职能转变,切实履行规划、引导和监管职责,做好政务事项下沉,提升“一网通办”水平;细化体育领域监管举措,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等体育重点领域监管制度,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和体育类社会培训机构监管。
16.守牢体育系统安全稳定。深刻汲取近年来体育系统安全事故教训,认真开展体育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赛事评估和安全监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强化行业管理责任,全面排查体育领域安全隐患,提升体育领域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体育领域重大风险,确保全市体育领域安全稳定。
六、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持续提升政治机关建设质量
17.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和纪律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人才、精准育才、激励成才,持续抓好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更加专精的体育人才体系。
18.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持续构建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体育舆情治理体系,坚持抑制畸形“饭圈文化”侵蚀;结合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充分用好各级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提升体育宣传覆盖面和网络传播力,打造特色体育宣传阵地,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展示新乡体育发展新面貌新成就。
19.持续推进从严治党。强化政治担当,勇于自我革命,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严格正风肃纪,务实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高质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